然而,现在的情况是让
伯南克的遗产逐渐消失。
的确,美联储在形式上仍然保持着伯南克的遗产。
它定期公布会议纪要和
利率决议,并召开新闻发布会,还公布了对利率和QE的前瞻性指引。
但在实质性问题上,比如对
10年期
美国
国债收益率的态度,它保持着/秘密/的
姿态。
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整个
市场定价的基石。
这是一种/保密/的态度,保留了随时
干预的姿态,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沟通,也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会进行干预。
这在
格林斯潘时代已经。
的做法没有太大区别。
换句话说,美联储可以选择让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到一个市场认为不可能的
高度,也可以选择在市场觉得/可以/的时候突然干预市场。
总之,就像当年市场面对格林斯潘时一样。
细节-完成
外汇交易所需的所有
信息,即名称、
汇率、日期和
交割点。
贬值-一种
货币对其固定平价或区间的故意下调,通常是通过正式宣布。
直接
报价-以固定单位的外币对
本国货币的可变金额进行报价。
肮脏的
浮动-浮动货币,当汇率受到货币
当局的干预控制。
宽松-价格的适度下降。
即便中国政策
层面开始控通胀,更多也是从
信贷层面和财政层面下手,而非狭义流动性层面 其实央行对通胀风险的
抬升已经有所应对,但这种应对不是体现在资金面或者说狭义流动性上,而是体现在信贷层面和财政层面。
一是信贷额度的管控,二是对
地产调控的加码,三是基建的
放缓。
从一季度经济结构看,支撑还是主要来自地产,那么地产接下来的走势对经济而言就比较关键。
近期地产严控的政策频出,4月初住建部约谈广州、合肥等5个城市政府,要求坚决
遏制投机炒房,随后又有“深房理”受查、四大国有银行广州辖区内网点4月两次上调房贷利率、合肥发布楼市“新政八条”等事件,反映了政策层面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决心。
不仅是政策指导,包括信贷结构的调整,也在给地产降温。
去年以来银行偏重于投放房贷以及居民的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,对房地
产销量
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。
如果未来开始限制房贷额度以及严查消费贷和经营贷流向房地产,那么居民杠杆将会有所回落,对地产销量也会起到抑制。
年初以来,地产新开工已经有所放缓。
如果地产销量开始下降,对地产开发商的资金会起到进一步
收紧的效应,倒逼开发商拿地更谨慎。
前端的地产投资减弱也会开始传导到钢铁和水泥等工业品价格。
近期人口数据迟迟未公布,也引发了市场和网民的热议。
近些年高房价等因素推动下,生育成本不断抬升,人口增长明显放缓。
因此从推动人口重回增长的角度讲,控地产也已经成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,最新政治局会议也首次提及“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”。
同时另一边,控政府杠杆引导下,基建层面的管控边际也有所收紧。
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《关于进一步做好
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》的通知,其中明确指出,到2035年,使铁路网络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完善,铁路债务规模和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,该通知被外界解读为高铁、地铁项目可能面临收紧。
该通知下发后,山东、陕西部分铁路项目建设暂缓。